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劇照

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劇照

以下有劇情透露

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講述 1980 年,南韓發生軍人獨裁、武力鎮壓反對市民的光州事件。漢城的士司機金先生為賺外快,糊里糊塗之下接了「危險任務」──接載德國記者往返光州。快進入光州時才發現公路被軍方封鎖,幾經轉折終於進入光州。在他們面前的是殘破的市鎮和血流滿面的市民。

在光州,主角和記者遇到一大學生。大學生充當翻譯,並向記者陳述光州的情況。

後來,他們一行被便衣軍人追捕。大學生被抓,主角和記者幸運逃脫。雖然未知大學生生死,但主角怕得要命,隔天便抄小路獨自逃離光州。在光州附近的小鎮,他發現政府封鎖且扭曲事實,其他市民被政府媒體蠱惑,不知真相,而且誤解光州市民;主角心理開始變化,憤而回頭。

回到光州,再次會合記者,這時發現大學生已經被虐待致死。主角鼓勵記者向世界真相,一夥人抵達抗議前線。記者拍也殘酷的畫面,同時再次被便衣軍人發現。主角和記者不得已馬上逃跑。

路上,主角在光州認識的的士同行協助他們,上演追逐戲。最終記者回到漢城而且順利帶着影片逃出南韓。

其他詳細情節就不多說了。

電影故事完整,小人物和大事件的關係和比例安排恰當。

鞋在電影中出現了數次,也算是整齣電影的象徵物。導演大可在這個象徵物上花點功夫,用以驅動劇情就更好了。

第一次出現鞋是主角發現女兒因爲自己疏忽和經濟環境,即使腳長大了還是只能穿一對小鞋。第二次,光州街頭零星掉落市民的破鞋(因爲遊行被軍人驅散,鞋子在混亂中掉落)。第三次,主角撇下記者,逃離光州後在附近村落買鞋給女兒。第四次,主角回到光州,發現大學生死去,仍光着腳丫,主角給他穿上鞋子。

我覺得如果能將大學生的死和爲他穿破鞋一段挪上來,然後主角因爲太害怕而逃離光州,進而接上在小鎮看見童鞋一段,便可利用破鞋(象徵苦難中求義)和完整的童鞋(象徵幸福、無辜而且無知)作對比,這樣的安排能把主角的心理推到更糾結的情況,心理催化就能變得更加激烈,更加合理。普羅市民的冷言冷語的情節也當加強,甚至可以「重現」電影起首主角責罵示威學生的情節,利用鏡射手法向主角當頭棒喝。

此外,主角帶着記者逃離光州,其他的士司機突然出現以自己的的士阻擋便衣軍人的越野車,這一段太不合理,也太荷里活。其實大可不要,或者編得平實一點。

除這兩點,其餘部份恰如其分;值得入場觀看。

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海報

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海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