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天 24/07/2006 星期一

話說昨晚大家雖然寢食不安,不過這天大家還是準時地起了床。早上,馬老大和韓大哥請我們吃早點。

兩樣東西,紅蘿蔔包子和清真雜碎。紅蘿蔔包子,外形似一般肉包,但入面是香甜的蘿蔔絲和肉碎。紅蘿蔔,天性味甘但時帶草腥。今天的包子的蘿蔔絲沒有草味,口感也跟昨天爽脆的炒雜菜不同。清真雜碎說穿了是極之鮮美的羊肉羊雜羊骨湯。要知道,亂七八糟的材料才是鮮味濃湯的關鍵,比如街邊燒蠟店的例湯,也是由鴨骨、燒肉骨和 MSG 等熬出來的。

沿海地區,交通便利,什麼食材都找得到入饌。加上沒有低氣壓的問題,所有烹調手法都用得上。然而高原的物資種類有限,對外交通不便,食材的選擇不多。此外,若然沒有加壓器具,你在那兒絕對吃不上「蒸」、「灼」、「烚」的東西。所以論變化,絕對比不上廣東菜。可是對於外來人的我們,燥熱的羊肉、在高原生長的牦牛肉等,我們不常吃,甚至吃不到。高原的食物,很大部分都是當地特色,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,也未必想像得到。就拿最簡單的手抓羊,只不過鹽水煮羊肉,沒有高明的刀工,沒有花巧的煮法。不過卻帶出食物的鮮味。反璞歸真也未嘗不是好事。那些利用最少的材料,做出最好的菜的廚子真的很厲害。

在主路旁邊的小道向東走五分鐘便是茶卡鹽湖(其實我們根本沒見到一片湖。)。茶卡鹽湖的數字不想在這裡列出來,總之就是大。採鹽場的鹽堆成一座座的雪山,一大座,兩大座,三大座,四大座,五大座,全部都是食鹽,好不壯觀。至於「黑山」,全部都是工業鹽。採鹽場有小火車運鹽,遊客可付 $ 遊採鹽場。不過馬大哥說小火車不太安全,所以我們又省下 $ 和時間。

說起吃,鹽食在飲食中是不可或缺的調味料,任憑再高明的廚子拿著再新鮮的材料,假使沒有鹽,他也如老鼠拉龜,無從入手。在人體,食鹽也非常重要,包括控制體液濃度、傳遞神經信號。體內鹽份不足可導致頭暈、抽筋。由此可見鹽的重要。也因為鹽的價值,從事販鹽的商人十之八九都是富豪級人士。此外,自古中外鹽貿易很多都是官營的。現有證據顯示自春秋時代,政府已涉足販鹽業。現在,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實施食鹽專賣的制度。在這兒,沒有海,只有鹹水湖。倘若連採鹽的地方也沒有,相信在這片高原上沒有人能夠活下來。

從鹽湖走出來後,只見四周都是一片淡黃色的荒漠。跟四周格格不入的只是的那一條銀灰色的線條,在我們腳下平坦筆直的天路。這樣的景色讓人覺得像電影中的美國西部呢!假使有機會一到美國西部,久不久會又羊群欄路倒應該說句「這裡像我們的青藏高原。」車外一成不變的荒漠,令人昏昏欲睡。

經過都蘭、香日德、諾木洪等小鎮,途中,忽見前路一片沙塵滾滾,正主動向我們襲來。韓大家立即叫我們關窗。「啪噠啪噠」,車窗被砂石敲得作響。原來,這是小沙塵暴。雖然只是幾秒鐘的事,但是卻令人腎上腺素立時急升。

熬了很久終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人工林。我們終於到達青海省第二大城市,也是世上佔地最廣的城市──格爾木。格爾木是國家重點工業城市。除了察爾汗鹽湖外,還有石油和其他礦產,使格爾木繁盛起來。自從青藏鐵路由格爾木廷至拉薩,格爾木火車站冷清了很多馬老大告訴我們,在格爾木的人大多是由外地來打工的人,品流複雜。雖然無可否認這是排他主義作祟,但遊覽時應要多多提防。我們今晚下榻的是武警西藏總隊駐格辦招待所。

時針雖然指著四時半,不過外面的太陽依舊猛烈得很。(就說時針比太陽快兩小時。)我們沒因時針和太陽的把戲而忘記肚子的呼救聲。來來來,Sue Sue Sue。Sue(女孩名字的英語發音。)在青海話的意思是「吃」。

「吃一頓好一點的!」馬老大說。在東鄉羊肉清真菜館,我們吃了白條、涼伴青瓜、糊牛肉(另一道可口涼菜)和鐵板羊。鐵板羊,上菜時的滋滋聲和縷縷上昇的香氣,絕對為本已一百分的鐵板羊再加上一百分。還有炒油麥菜,誰說高原上沒菜吃?最後來個高香湯,甜湯(糖水)。材料有罐頭雜果和香蕉片。

飯後自由活動,兩個司機到網吧上網。不過還是先辦正事──補給──蒸餾水、紅景天、氧氣袋、零食等。

晚上,馬老大請我們到夜市吃晚飯。夜市除了賣吃的攤子外,還有遊戲攤位。兩位司機一下車便急不及待到射擊攤子一展身手,最後每人獲得一支蒸餾水。晚飯很簡單,就是「來三十串,辣子不放。再來二十串,放辣子的。」,配酸牦牛奶和麥仁。酸牦牛奶跟超級市場上的酸乳酪味道一樣。上面撒上了砂糖,底下又香又滑。不瞞你說,酸牦牛奶有丁點羶味。麥仁,好像麥皮,好像稀粥。有少許甜味。

吃完晚飯,馬大哥發現車子有點問題!明天怎麼辦?

日程
0845 出發、早點
0930 抵茶卡鹽湖(逗留四十五分鐘)
1040 羊攔路,小休
1130 都蘭
1220 香日德
1414 諾木洪
1600 格爾木
1630 午膳
2130 夜市,晚膳